在非洲大陸上,咖啡豆長年作為經濟鬆餅機作物,但 多為出口,境內的需求向來很低,在肯亞、烏幹達,人民往往傾向喝更便宜的茶。然而,根據歐睿(Euromonitor)消費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,在 2009年至2014年間,非洲境內的咖啡需求量增長了20%。烏幹達一位商品交易員巴瑞(David Barry)針對此結果表示,國內咖啡消費增長及建立咖啡文化,對於生產國而言是極為有利的事,而且「農夫們能對品質更有了解。」
強勁的國內市場能保護咖啡生產國免於受國際價格震盪、需求波動的影響。最近幾年,咖啡價格受到世界最大生產國巴西產量變動影響,價格像坐雲霄飛車,該國主要生產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價格去年曾漲至每磅2。29美元,但今年9月已跌到1。16美元。
肯亞 5年消費激增46%
國際咖啡組織(ICO)執行長希爾瓦(Roberio Oliveira Silva)指出,在喀麥隆、象牙海岸、肯亞、烏幹達等國家,近年因城市裡中產階級的興起,喝咖啡的人變多了,根據肯亞咖啡交易咖啡機組織,該國咖啡消費在2010至2014年間激增46%。
烏 幹達對咖啡的需求亦大增,非洲精緻咖啡組織企劃經理馬拉卡(Martin Maraka)說,「現在買得起咖啡的民眾增多,銷售量跟著增加。」加上醫生破除飲用咖啡會對健康造成影響的迷思,馬拉卡說,「10年前烏幹達首都坎帕拉 完全沒有咖啡店,現在有30到40家,且都供應高級咖啡。」
即使如此,跟義大利、巴西相比,非洲國家的咖啡消費量仍偏低,根據ICO預估義大利每人每年平均喝下5。8公斤咖啡,巴西人6。2公斤,而非洲衣索比亞每人每年平均僅喝2。5公斤,馬達加斯加為1。28公斤,象牙海岸為0。8公斤。
非洲咖啡消費的潛力,已被當地與國際的咖啡商相中,但問題是,非洲大陸的咖啡能否自給自足?
非洲栽種的咖啡豆以其果香及複雜的韻味聞名,自1965到1988年間,有8個非洲國家名列世界前20名咖啡生產國,但如今只剩4個國家留在前20。非洲咖啡豆是世界上最精緻的品種之一,但除了烏幹達和衣索比亞,其他咖啡生產國的產量都大幅下滑。
ICO的研究資料指出關鍵在於生產效率租咖啡機,衣索比亞每年每公頃可生產13袋60公斤的咖啡豆,烏幹達為12袋,與巴西50到60袋、越南將近40袋相比之下遜色很多。
農地大減 威脅產量
非 洲生產國面臨的另一個挑戰則是快速都市化及土地增值,受國內房地產需求激增、國際咖啡價格波動劇烈影響,許多生產商因此賣掉了農地。在肯亞首都奈洛比東北 方的城市Kiambu,比利時咖啡Socfinaf將當地1。35萬公頃的農地賣給了建設,其中有近2,000公頃被用作房屋建設,可容納8萬民住戶。
即便面臨上述困境,專家仍對非洲咖啡產量保持樂觀。他們認為,只要增進小農戶對於種植、加工的專業知識,產量就能提升10倍,巴瑞指出,烏幹達每年每公頃再增產2袋是未來可行的目標。
留言列表